8803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思政教育

镜访非遗 楚韵流传:我校电影与电视学院实践团队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2024-07-11

(通讯员:刘静 孟浩宇)7月1日—10日,我校电影与电视学院“镜访非遗·楚韵流传”团队在此期间积极开展了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期调研工作,并先后前往了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123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和潜江市非遗保护中心——“王场镇文化站”进行有关非遗剪纸、“汤格皮影”等方面的线下调研与采访。

7月1日,“镜访非遗·楚韵流传”团队成员积极前往了武汉市青山区钢都花园123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并与“武汉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江先孝老师进行有关非遗内容的沟通和了解。在此期间,团队成员也是在提问和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感受了一次来自古老技艺的视觉震撼与文化魅力。

据了解,“武汉剪纸”是孕育于楚文化的沃土上而产生的,主题纹样多以龙凤和各类花鸟样式为主,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点,其中的凤为楚之图腾,在“武汉剪纸”中尤为多见。同时,湖北地区又为鱼米之乡,所以在“武汉剪纸中”也常出现鱼、荷花等题材。

随后,团队成员观摩了工作室内的精美作品和纪实照片等内容,进一步感受了来自传统民间艺术的镂空之美。负责人杨智也在观赏过程中,表达了自己的感触,“江爷爷的剪纸技艺巧妙,在薄薄的纸片上勾勒出丰富的细节,不仅如此,人物肖像也画得栩栩如生,一眼就能看到其特征所在”。

同时,江老师的徒弟徐静坤还为实践团队准备了“武汉剪纸”传统婚服,用真实的精美成品展示了有关锯齿纹、‌月牙纹、‌鱼鳞纹、‌漩涡纹、‌云纹等五大剪纸纹样的独特之处。刻、剪在硬挺轻薄的绒布上,再与柔软衬布黏合在一起,团队成员身着“武汉剪纸”传统婚服与江先孝先生合影留念。

在随后的7月5日当天,实践团队的指导教师龚航、负责人杨智等人还前往湖北省潜江市非遗保护中心——“王场镇文化站”,一同与江汉平原皮影戏的国家级传承人汤先成老师感受了来自“汤格皮影”的艺术韵味。

采访过程中,汤先成老师对皮影的传承、制作、零件组装等内容进行了逐一介绍,并通过现场制作的呈现方式向参与此次采访的团队成员进行讲解。

他表示,现今的“汤格皮影”‌至今已传承九代,‌历时两百多年。汤格皮影在艺术风格上注重主次分明、‌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通过刻画人物的肤色、‌五官形状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形成了细腻与粗犷完美结合的艺术风格。

“汤格皮影”的制作过程可以说是极为复杂,要经过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十几道工序,制作一个皮影人要刻三千多刀,多的要用30把以上的刀具,有些位置还需要使用锤子等工具来加力,制作周期也相对较长。

采访结束后,参与采访的团队成员也纷纷表示,希望可以通过此次采访,让更多人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下看到非遗文化,去了解“皮影”这一文化,使他得以实现广泛传播,增加了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非遗文化产生关注。

团队指导老师龚航表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非遗是连接传统文化以及参与世界交流的桥梁,新时代传媒学子更应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与文化自信心,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接受此次调研采访的老师分别是湖北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武汉剪纸”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江先孝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汤先成二人。

上一条:乡邑直播焕新颜 · 红色征程筑梦圆丨我校新...

下一条:88038威尼斯:探寻非遗魅力 传承文化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