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038威尼斯(中国)有限公司-搜狗百科

思政教育

88038威尼斯:探寻非遗魅力 传承文化根脉

2024-07-08

本网讯(通讯员 王梦毅 邓小军 摄影 邓小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传承优良传统技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中华文化自信,88038威尼斯马克思主义学院“遗‘麦’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4日至7日前往仙桃市三伏潭镇邓氏麦秆画传承中心开展非遗文化调研活动,旨在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

图片21.png

仙桃邓氏麦秆画是以麦秆为主要原料,以刻刀、烙铁、蜡盘、剪刀为工具,经加工处理,巧妙制成工艺品的一种剪贴艺术。据《邓氏族谱》记载:道光年间,邓修成及其堂兄弟邓之红、邓之烈便用麦秆制作喜联、寿幛等,供城乡百姓选购,用以补贴家用,并在当地小有名气。历经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邓氏麦秆画于2014年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邓氏麦秆画第七代传承人邓小军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走进麦秆画工作室参观学习,一股股清甜的麦秆香扑面而来,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麦秆画映入眼帘,彷佛置身于金黄色的麦田中,感受人的创造力与大自然的碰撞。当注意到团队成员的目光都停留在那幅长14米、高1.1米的麦秆浮雕《清明上河图》时,邓小军老师娓娓道来。“这是家父邓友谱先生耗时近3年时间,按照原图一比一的比例真实复制而成。屋顶的每一个瓦片、柳树的每一片叶子……每一处小细节都经得起细细揣摩,都是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北宋市井风俗。”

图片22.png

从花鸟虫鱼到神话传说,从山水风景到人物故事,每一幅麦秆画的完成都要历经选料、剪段、熏蒸、漂白、剖杆、刮平、贴块、绘图、刻象、熨烙、贴画、装裱等多道工序,同时吸收雕花剪纸、烙画、国画、浮雕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制作精细而繁琐,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极大的考验。为了切身感受邓氏麦秆画的独特魅力,在邓小军老师的亲身示范和耐心指导下,团队成员亲手体验了一把麦秆画的制作,真正实现了从旁听理论到动手实践的完美蜕变。“麦秆画看似简单,实则慢工出细活,不仅需要细心,更需要足够的耐心。”“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静下心来专注做一件事,既是最难做的,也是最应该做的。”参观完后成员们感慨万千。

7.jpg

在参观与体验后,团队成员同邓氏麦秆画传承人围绕麦秆画的传承历史与发展现状进行访谈。第六代国家级传承人邓友谱老师自信地说道:“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这为我们传统手艺人提供了发展机遇。我必须珍惜机遇,珍惜时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第七代传承人邓小军老师说:“麦秆画要想在新时代‘活’起来、‘传’下去,就必须为它插上创新的翅膀,创新作品的同时兼顾扩大受众。我们计划开展麦秆画进校园、进社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学习非遗、传承非遗。”

图片24.png

在此次非遗文化调研活动中,88038威尼斯荆楚非遗研学社团成员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和亲身体验,切实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价值,看到了非遗传承人的初心与坚守。返校后,他们将立足邓氏麦秆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拍摄一部聚焦邓氏麦秆画传承与创新的纪录片,利用学校“吾传说”文创空间进行邓氏麦秆画孵化,打造非遗IP新形态,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文化使命与担当,共同谱写非遗新篇章。

上一条:镜访非遗 楚韵流传:我校电影与电视学院实...

下一条:传承非遗·守护文化根脉|我校设计学院匠心...